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产经 >  >> 
成都:力争2025年汽车产业整体规模达3000亿元_全球速讯
来源:盖世汽车      时间:2023-06-26 18:54:21

6月25日,成都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成都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根据《规划》内容,到2025年,成都汽车产业整体规模力争达到3000亿元,实现汽车本地整体产量达100万辆(不含异地分子公司产量)。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0万辆,产量达25万辆。到2030年,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具备较强国际辐射能力。

至于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发力方向,《规划》明确指出,主要分为三大块——加快电动化、主攻智能化、布局氢能化。

加快电动化

数据显示,近年来,成都市整车产能规模达147.4万辆,年产量连续8年超过 100万辆,汽车产业规上工业企业462户。2022年,成都汽车产业实现产量100.3万辆,位居全国第8位,但新能源汽车产量仅为4.3万辆。

按照成都市规划,针对电动化,将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等领域重点发力。

在动力电池电池材料方面,重点研发高镍低钴正极材料、高循环寿命负极材料,带动锂电设备以及铜箔、铝箔等精密结构件发展。

电池制造方面,支持企业开发超高速叠片等先进工艺,持续研发高比能锂金属电池、全固态电池等新一代动力电池产品。动力电池模组封装和系统集成方面,支持开发高精度、高可靠、低成本的电池管理系统,实现硬件开发和软件匹配自主可控。电池回收方面,支持开展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和固废处理服务。

至于电机电控。在电机方面,重点发展高输出密度、高效率、高速化的驱动电机和高输出能力、低成本逆变器,加快推动开关磁阻电机在商用车领域的产业化,探索应用宽禁带材料功率模块的新型逆变器技术,鼓励研发高效高密度、多合一电驱电机等技术及产品。

电控方面,支持开发具备能量管理、转矩控制、安全监控等智能行驶控制功能的电动汽车整车控制器,推动集成电路企业攻关车规级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功率半导体器件、智能功率模块(IPM)等,布局车用碳化硅(SiC)宽禁带大功率器件。

在整车层面,乘用车方面,重点发展纯电动、增程式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推动现有整车企业提升产品能级、导入热销车型。商用车方面,加快发展纯电动、增程式混合动力商用车,鼓励研发基于高效混动和换电技术的大型客车、中重型货车、物流车等中高端商用车。专用车方面,积极发展纯电动专用车,重点发展纯电动环卫车、混凝土车、渣土车、市政工程车等专用车。

规划指出,到2025年,实现汽车本地整体产量达100万辆(不含异地分子公司产量)。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80万辆,产量达25万辆。到2025年,成都将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新增营收 10 亿元及以上关键零部件企业20家,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

主攻智能化

就智能化而言,成都初步构建了智能网联体系。关键硬件方面,引育芯原微、成都华微、森未科技、黑芝麻、地平线等10余家汽车芯片设计企业,聚集汇通西电、克莱微波科技、成都微光、锐芯盛通等车载传感器企业。

汽车软件方面,拥有德赛西威、中科创达、中瓴智行、中兴汽车电子、希迪智驾等企业,具有较强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软件开发能力。整车方面,初步形成了以丰田、领克等企业为引领的 L3、L4 级智能网联汽车研发量产能力,沃尔沃60系和90系、神龙5008等产品达到L1—L2级别。

成都准备在智能网联领域重点发力。

在自动驾驶软件方面,加强智能汽车操作系统、智驾系统、标准化软件(中间件)、高精度地图、仿真测试、场景数据管理、车辆智能运营、智能车载应用软件等关键软件产品研发。

硬件方面,加快研制高算力、强智能车规级算力芯片,车辆微型电子机械系统(MEMS,含压力/速度/流量传感器、陀螺仪等)、低成本高性能激光雷达、4D 成像毫米波雷达、高像素汽车视觉传感器、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等车辆状态、环境状态感知的智能套件。

软硬件耦合方面,突破多源传感信息融合、车路云协同算法 域控制器和线控底盘、软件/硬件/整车在环(XIL)测试、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等关键技术。推进辅助自动驾驶、高级别自动驾驶的研发及量产应用,探索发展完全自动驾驶。

智能座舱领域,在座舱域方面,加强智能座舱集成系统研发,培育全栈解决方案提供商,加强智能座舱跨域功能集成,推动算力算法、通信网络、车载应用、远程升级技术(OTA)等跨域融合。

人机交互方面,重点突破机器视觉、语音识别、触摸识别、生物识别等交互技术,推进平视显示器(HUD)、全数字化仪表、驾驶疲劳检测系统(DMS)等产品开发。应用软件方面,积极推进定位导航、信息娱乐等车载应用开发。

车联网车用通信产品方面,推进车载网关、车载智能网联终端(T-Box)、车载单元(OBU)等产品研发。路侧感知方面,重点发展路侧激光雷达、路侧毫米波雷达、路面传感器等感知设

备,基于蜂窝车联网(C-V2X)的移动边缘计算(MEC)平台、智能道路工控机等路侧计算单元,开发具备路径优化、车辆调配的边缘计算云控平台软件。

基础设施方面,支持运营商加快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联(5G-V2X)基础设施的建设,布设一批具备环境状态检测、交通参与者识别、交通流量监控等功能的新型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推动网联信息协同感知产业化应用,加快网联协同决策与控制关键技术攻关。

智能网联整车乘用车和商用车方面,重点发展自动驾驶 L2级及以上等级的汽车,推动自动驾驶 L3、L4 级整车规模化生产。专用车方面,重点发展 L3、L4 级及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加快发展,探索在园区、景区、机场、港口矿山等特定区域、特定场景率先实现自动驾驶规模化运营。

规划指出,到2025年,实现自动驾驶测试里程突破 1000 万公里,以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成都高新区、锦江区为先导推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其他区域逐步开放试点,至2030 年在全市更大范围推动开放。并至2025年,实现智能网联汽车L2级及以上新车装载率超70%。

布局氢能化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此次发布额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给予了氢能源很大的关注。

针对氢燃料电池,成都市将在电池电堆方面,重点发展低铂高性能膜电极、高性能低成本金属双极板、高活性催化剂等材料和部件关键技术,支持开发长寿命、高性能、低成本氢燃料电池电堆。

系统集成与控制方面,研究高比功率氢燃料电池技术,实现可靠性、耐久性等系统性能全面提升。辅助系统关键零部件方面,重点突破氢气循环泵、空气压缩机、氢气电控喷射、高压电磁阀等技术。

在制储运氢设备层面,重点发展水电解制氢、热化学制氢等制氢设备及氢气提纯设备,70 兆帕(MPa)以上高压、轻质气体存储材料及储运设备、氢气压缩机及加注设备。关键零部件方面,积极发展高精度流量计、氢气检测系统、高性能传感器、制氢加氢一体机等关键零部件及设备。储氢方面,探索发展低温液态储氢、有机液态储氢、合金固态储氢等材料、技术和设备,以及天然气管道掺氢技术。

对于氢燃料电池整车。商用车和专用车方面,优先发展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加快氢燃料电池客车、公交车、物流车、专用车、环卫车、渣土车、混凝土车规模化生产和示范运营,鼓励开发自主可控的高可靠性氢燃料电池重型货车、叉车。乘用车方面,探索发展氢燃料电池轿车、SUV/MPV 等,推动氢燃料电池整车动力集成与供氢系统、安全与监控系统的研发与制造。

成都将打造“12 公里加氢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氢站建设,探索“氢—油—气”综合能源站、“站内制氢—储氢—加氢”一体化示范站建设新模式,适当加密示范区加氢站布局,初步建成全市加氢站服务保障体系。引导现有加油/气站进行改、扩建升级,推动成渝、成德绵、成雅、成自、成南等高速沿线布局加氢站。2025年累计建成(含改/扩建)加氢站40座。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