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产经 >  >> 
世界速读:明明是小病,每次都要做一大堆检查,是骗钱吗?医生无奈道出实情
来源:常笑健康      时间:2023-03-23 20:27:07
48 岁的老李被确诊为 " Ⅱ型糖尿病 ",医生建议他住院治疗以方便规范控糖。一入院,老张就拿到了抽血、尿常规、心电图、肌电图、骨密度等等二十个检查项目的单子。

老张惊呼:" 我就得个糖尿病,哪里要做这么多检查,还要查抑郁症,我哪里像是抑郁症的样子嘛!你们是不是坑我钱!!"


(资料图片)

糖尿病为何要做抑郁症测试

为什么糖尿病入院检查要做这么多项目?抑郁症测试又跟糖尿病有什么关联?是不是真的医院在坑钱呢?

其实,从相关调查数据来看,糖尿病患者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发生比例大约为 10%,是普通人群的 3-5 倍。同时,某些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会对血糖产生影响,两者相互影响,容易形成恶性循环。通过专门的心理测试,可以及早发现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时干预。

糖尿病的危险之处在于它会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已经增加其他疾病的患病风险,比如癌症、骨质疏松、抑郁症、月经不调等问题,所以糖尿病患者应该应查尽查,做到及早干预。

因此,医院没有坑老张的钱,只不过糖尿病的并发症、合并症确实多,医院也是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尽量应查尽查,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做那么多检查,

到底有什么用?

每次去医院,医生总让像做一堆不相干的检查,明明只是小毛病,又是心电图又是胸透……

某个年代确实存在滥开大单的普遍事实,再加上医学知识专业化程度高,造就双方交流上的巨大鸿沟。而且检查费用往往高昂,让大部分患者都难以轻松接受。

对于这个问题,医生也很无奈。但不管是诊断还是治疗预后,都难免要开一大堆检查。到底为什么要先做这么多检查呢?

对患者:

1. 疾病复杂,检查才能 " 抓出真凶 "

西医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普通人发烧觉得是感冒,但是在医生眼中,最常见的发烧就有几十种病因。检验是最好的判断标准,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才能精确找到病因,对症下药。

每年都有幸运儿因为检查发现重大疾病的苗头,早干预早治疗而逃过一劫。细致的检查,对生命来说也是一层保障。

2. 防止病情描述不准确

普通患者不是专业人士,难以准确描述病情,还有人出于一些顾虑,会隐瞒信息。因此,光凭患者口述,会干扰医生诊断,甚至产生误导。但是检验的 " 火眼金睛 ",能帮助医患之间更好交流。

对医生:

1. 提高诊疗效率和精确度

很多人觉得医生真差劲,离开机器就不会看病了。这其实是个误解,现代医学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日趋完善的检查手段。不少以前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现在都能通过各种检查,来提供明确和有效手段去观察疾病。对于医生来说,无疑是一个质的飞跃。

2. 保护医生

在医患关系紧张的大环境下,开检查也是医生的无奈之举:只有白纸黑字的检查报告,才能作为最有力的证据,在医患纠纷的时候便于责任认定。

多做检查

肯定是医院想创收

也有人觉得开那么多单子,医生就是想赚钱、拿提成。医生感觉很冤枉,首先,检查是诊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节,也是相关治疗和开处方的依据。

医生开单子是为了拿提成吗?

检查项目的标价都由当地物价局规定,2013 年卫计委发布的《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 " 九不准 "》,明文规定了不准将医疗卫生人员个人收入与药品和医学检查收入挂钩,以及不准开单提成和违规收费。

为什么医院之间的检查结果不互认?

求医的人经常遇到这样的难事儿:在这个医院做的检查,下个医院又不认了,还得交钱重做。

原因有二:

1. 身体每天都在变化,一两周甚至几天前的检查,结果都有可能和现在不同。

2. 患者拿了上个医院的片子,这个医院就按照片子诊治,结果出了问题,责任到底算谁的呢?为了责任认定清晰,医院也不敢贸然相信外来的检查成果。

换医院必须要重新检查吗?

不过,这样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少。根据 2022 年印发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明确医疗机构应按照相关原则,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也就是说,看病换医院时,一段时间内有效的检查无需重复再做。

当你感到怀疑的时候,

可以这么做:

1. 医学的专业性造就了医患之间的壁垒,患者不理解也是很正常。内心困惑的时候,不妨心平气和问问医生,这些检查都有什么作用,良好的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基石。

2. 选择权还是在自己手上,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不信任这家医院,也可以多看看其他医生。

想要不做检查,最根源的地方还在于不生病。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饮食清淡营养均衡,保证运动和睡眠,提高免疫力,自然也不需要担心会不会被医院 " 骗钱 " 了!

参考资料:

https://mp.weixin.qq.com/s/vjpH4hfTqL_zWFV3gttUXQ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